目录
访谈与对话
在媒介与艺术的历史中探险——埃尔塞瑟、齐林斯基同中国学者的对话埃尔塞瑟;齐林斯基;唐宏峰;金惠敏;陈卫星;李洋;董冰峰;王洪喆;徐亚萍;施畅;常江雪;91-99
动态
打开图像的多重路径——“理解图像”学术研讨会综述葛秀支;刘倩霖;158-160
图版_美术作品
王伟油画王伟;161
周乾华中国画周乾华;162-164
王哲雨油画王哲雨;165
于宏涛中国画于宏涛;166-167
高振平油画高振平;168
陈文懿油画陈文懿;169
阿不来提·马合苏提油画阿不来提·马合苏提;170
罗辉油画罗辉;171
吴兴玺油画吴兴玺;172
罗俊敏油画罗俊敏;173
高深油画高深;174
于肖飞综合材料于肖飞;175
艺术区遐想彭杨;176
易琼娟油画易琼娟;177
魏臻油画魏臻;178
蒋晓红水彩蒋晓红;179
李瑛水彩李瑛;180
马丽岩彩马丽;181
巩义印象徐刚;182
乡巷高志敏;182
山村李敦;183
夏日郑午;183
梅花三弄·云叶晓兰;184
红蜻蜓黄泽亮;184
春信林蔚然;185
家庙刘晓毅;186
稿约3
伊格尔顿的神学-文学符号学耿幼壮;5-14
“年代错位”与多重时间性:朗西埃论历史叙事的“诗学程序”王曦;15-26
物自体的诗学能动状态——日常语言哲学中的“雅各比问题”林云柯;27-35
《孔子诗论》的文本组织、性质及作者探论张瀚墨;36-50
周初文献搜求、整理活动考论王浩;51-60
基于同情的浪漫认同——论雪莱传记在20世纪20—40年代中国的接受张静;61-72
从《碧丽蒂斯之歌》到《古希腊恋歌》——论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的一次无意识接受韩亮;73-82
论“五四”作家对霍普特曼《沉钟》的“创造性误读”——以鲁迅、沉钟社为中心张勐;83-90
中国早期电影里的“空气”说与“同化”论李道新;100-108
反响、影响与历史回响——苏联电影《生路》在中国贾斌武;109-120
摄影大众化与影像真实性——以解放战争中的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周邓燕;121-131+2
视觉重构中的个体、家庭与社会秩序——古元《马锡五同志调解诉讼》的图像逻辑吴静;132-144
古元碾庄实践与延安“民族形式”问题郝斌;145-157